首 页 关于国信 服务项目 财经资讯 政策解析 税收筹划 最新政策 咨询服务 国信动态 友好合作 联系我们
会员登陆
邮箱登陆
网站公告

敬告:我所已变更为:山东国信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特此告知                            2025 年 1 月 6 日

重要提示我所研发的“国信税务风险监测系统”获国家著作权证书。 系统简介与目录在“国信动态”栏 有使用单位请联系:18315612366/19853930336

本地链接
  • 国家税务总局
  • 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
  • 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
  • 山东省注册税务师协会
  • 临沂市人民政府
  • 国家税务总局临沂市税务局
  •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中国税务报电子板
  • 中华会计网校
  • 中税网
  • 查看新闻

    惠民工程:确保百姓得到实惠

    点击:2107次 发布日期:2010年10月21日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是一件大好事。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它和百姓利益攸关,是一项得民心的工程;它也顺应世界节能减排,促进消费,刺激经济的潮流。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的。然而现实中,或因具体制度设计不当,或因实际操作的问题,惠民工程的政策效果可能会被打上一定的折扣。

       惠民工程的实质是通过财政补贴来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财政资金是一种公共资源。放眼世界,公共资源的分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效率问题。如何有效地减少损失,是财政补贴制度设计中着重应该考虑的。回到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本身来,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工程的目标是什么。简单地说,惠民工程是要鼓励百姓使用节能产品。因此,它是对使用节能产品的百姓的一种补助。这实际上是一种财政补贴。和直接财政补贴不同的是,这种补贴需要一个中介物,即节能产品。

       要提高财政补贴的效率,至少有两件事应该做对。一是选对产品。只有真正节能的产品才能够入选。非节能产品入选,自然是与鼓励节能产品消费的政策目标背道而驰的。二是掌握较为准确的产品价格信息。价格信息的掌握非常困难。正是因为政府无法全面掌握社会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信息,我们才有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补贴居民节能产品消费,可谓迎难而上。好在这方面所涉及的产品种类有限。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有可能掌握产品的基本信息的。

       节能汽车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中国的汽车业起步晚了,结果是迄今为止,外国牌子的汽车在国内随处可见。当然,只要人家产品好,物美价廉,性能价格比好,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社会中,我们也无需为此杞人忧天。现在的关键是,好多同类汽车,即使是中外合资企业,因为国内定价权的缺失,国内价格远高于国际。现在偏偏又是中国汽车消费井喷时期,全体国民正在为汽车业的落后买单。在现实教训面前,我们不得不为汽车业的发展多留一份心。

       在传统汽车制造业落后的情况下,我们也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国内外汽车制造业正经历一次大变局。节能汽车概念开始深入人心,但节能汽车的发展还只能说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下好节能减排这盘棋,关系着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未来。各国正不惜血本,鼓励本国节能汽车的生产和消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将节能汽车也纳入其中。而且,这种鼓励是大气度的,不仅仅限于国内品牌,只要是国内企业都得到了鼓励。

       但现在的关键是,惠民补贴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目的在于让国民因为补贴而愿意多消费节能汽车,从而鼓励节能汽车的生产和销售,起到促进节能汽车行业发展的作用。通过补贴,居民和汽车企业实现了双赢。但这只是政策设计的意图。能否实现,还要其他条件的配合。

       政策因执行中的问题而不能到位的事情并不是孤例。车辆购置税的补贴模式就不见得好。去年小排量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但部分汽车销售价格反而上调,结果,减税的收益一部分落到了汽车经销商手中,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政策效果的发挥。今年,小排量汽车车购税作了适当的调整,有人担心这会影响汽车销售,结果,在市场中,返还车购税的事例举不胜举。这告诉我们,政策要到位,市场行情一定要摸透。

       摸清市场行情确实困难。就以家用电器为例。部分得到财政补贴的节能产品,虽有政府最高限价,但是,实际售价往往比最高限价低很多,限价失去了现实意义。原因何在?主要是家用电器行业的竞争较为充分。

       汽车企业、经销商与居民之间在价格选择上存在博弈。居民的消费决策依据是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汽车企业和经销商抓住这个心理,将补贴考虑进去,相应地调整定价策略,尽可能多地掠夺消费者剩余。这样做的前提是,中国的汽车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属于寡头垄断市场,汽车企业和经销商对市场行情的把握远胜于购车人。排队购车者众,就说明市场需求旺盛。在这种情况下,汽车企业和经销商本来就要调高汽车价格。恰逢补贴政策出来,“定位精准”的购车补贴反而成为汽车企业和经销商的“囊中物”。

       当然,市场行情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多变性,决定了很难用价格的变化甚至价格的上涨来说明是因为有了财政补贴,价格才上涨的。准确地说,是因为需求的客观存在,决定了部分汽车企业和经销商价格的上调,而在这个过程中,顺带地,还有“补贴”类租金可供它们攫取。

       给补贴,就可能存在以上问题。不给补贴,问题似乎就烟消云散。但是,不给补贴,又如何体现政策意图呢?其实,落在汽车企业的好处在一定程度上对节能汽车的发展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只不过,汽车企业和经销商拿到的好处太多,是不利于政策目标实现的。此一诟病必须去除。

       仅在政府和车企之间寻思,似乎无法找到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根本办法还是要提高汽车行业的竞争强度,促进车企之间的竞争。这样,不仅消费者剩余不容易被攫取,而且可能释放更多的生产者剩余,让居民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Copyright © 2008 山东国信税务师事务所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长沙路交汇北冠蒙大厦4楼 邮编:276000
    电话:0539-3129777、7975665 传真:0539-3128777 E-mail:1603635580@qq.com
    鲁ICP备090249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