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关于国信 服务项目 财经资讯 政策解析 税收筹划 最新政策 咨询服务 国信动态 友好合作 联系我们
会员登陆
邮箱登陆
网站公告

敬告:我所已变更为:山东国信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特此告知                            2025 年 1 月 6 日

重要提示我所研发的“国信税务风险监测系统”获国家著作权证书。 系统简介与目录在“国信动态”栏 有使用单位请联系:18315612366/19853930336

本地链接
  • 国家税务总局
  • 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
  • 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
  • 山东省注册税务师协会
  • 临沂市人民政府
  • 国家税务总局临沂市税务局
  •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中国税务报电子板
  • 中华会计网校
  • 中税网
  • 查看新闻

    通胀助力税收增长

    点击:1982次 发布日期:2010年10月25日

        10月15日,财政部公布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支情况。9月份,全国财政收入为6287.19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再次达到两位数,比8月份增速高出近五个百分点。
      1-9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共63039.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520.64亿元,增长22.4%。
      财政部对此分析称,今年物价水平上涨,是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所财政室研究员张德勇说,财政收入是以现价计算,其增速反映的是名义增量而非真实增量,在物价快速上涨、经济进入通胀通道阶段,财政收入的名义增速就会大于真实增速。
      据国家统计局上月公布的数据,8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3.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第一研究室主任李建伟则预测,9月CPI将会高于8月数字。
      对于今年四季度财政收入形势,财政部分析,受经济增长趋缓及2009年同期收入基数继续抬高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累计增幅将逐月回落。
      “当前的通胀压力缺乏持续后劲,前一阶段的物价上涨,与农产品价格息息相关,但随着接下来秋粮丰收,通胀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将会减轻。”李建伟表示。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在《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中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税收收入增长会继续保持略高于GDP增速的趋势,但难以维持以往的超高增长。
      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长28.8%,折算到两年中,年均增长13.5%,略高于两年间GDP增速。
      “我们对2011年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是9.5%。”李建伟认为,相应的税收增长速度应该会高于这个水平。
      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对本报记者表示,物价上涨的因素只贡献了一部分财政收入增量,更重要的因素是宏观经济形势的持续好转。
      “此前市场担心下半年会出现经济增长的回调,但回调并未出现。”贾康说。
      财政部亦分析,经济较快回升,特别是与税收关联较高的一些经济指标增长较快,带动了相关税种收入的较快增长。
      受去年同期一般贸易进口大幅下降、今年进口快速恢复的影响,进口环节税收增幅创新高。今年前三季度,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增长44.2%;关税同比增长47.6%。
      与此同时,车辆购置税的增速更达到54.5%。这主要是受到汽车销量较快增长,和今年起对小排量乘用车提高征收车辆购置税减按率的影响。
      不过,反映工业制造的税种并未出现明显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增值税完成15325.63亿元,同比增长12.1%,这略低于上半年的12.9%。而营业税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2.8%,相较上半年33.4%的增速,明显回落。
      市场人士认为,第三季度政府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的加大,对工业的增速起到了一定的稳定效应;财政部则分析,营业税增长减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近期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下滑。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9月份全国财政支出8469.04亿元,同比增长28.8%,较8月增速有所回落,其中中央本级支出同比下降0.3%。
      李建伟预计,根据历年经验,年度财政支出都会根据当时经济形势作出调整,由于年末有经济增长趋缓预期,四季度的财政支出应会增加。
      张德勇表示,民生类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将继续加大。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医疗卫生支出和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同比增长29%与24.8%。
    Copyright © 2008 山东国信税务师事务所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长沙路交汇北冠蒙大厦4楼 邮编:276000
    电话:0539-3129777、7975665 传真:0539-3128777 E-mail:1603635580@qq.com
    鲁ICP备09024949号-1